这就是所谓「金本位制度」:持有纸钞便可以向政府库房换取黄金,官方以黄金来保证纸币的流通和价值。
2.国际偿付的公正保证
金本位制也是一种国际偿付的公正方式。
比如你与一非洲国家做生意,而这个国家又没有外汇支付款项,就可能大量印钞,为该国造成通货膨胀。金本位制可避免这种状况,对国际而言具有约束力量。
(三)美元与金本位制
在历史上,自从英国于1816年率先实行金本位制以后,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,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了金本位制,而且是典型的金本位制-金币本位制。
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,各国为了筹集庞大的军费,纷纷发行不兑现的纸币,禁止黄金自由输出,金本位制随之告终。
美国政府停止美元兑换黄金,并先后两次将美元贬值后,这个残缺不全的金汇兑本位制也崩溃了。
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,在1924-1928年,资本主义世界曾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,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都先后恢复到大战前的水平,并有所发展。各国企图恢复金本位制。但是,由于金铸币流通的基础已经遭到削弱,不可能恢复典型的金本位制。当时除美国以外,其他大多数国家只能实行没有金币流通的金本位制,这就是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。
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由于不具备金币本位制的一系列特点,因此,也称为不完全或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,在1929-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的冲击下,逐渐被各国放弃,纷纷实行了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。
第二次世界大战后,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,这实际上是一种金汇兑本位制,美国国内不流通金币,但允许其他国家政府以美元向其兑换黄金,美元是其他国家的主要储备资产。
当时制定美元固定兑换每金卫盎司的价格,但1961年后受美元危机的影响,这个制度也开始动摇,私人利伯维尔场的金价浮动,每盎司黄金兑换35美元的固定价格努力维持至1986年,终于抵不住市场机制,1971年,美元贬值,黄金的新官价定为每盎司38美元,上下限波幅不超过2.25%,至1975年后,黄金价格已经完全受利伯维尔场的控制,黄金官价制度也相应取消。
(四)黄金展望
经由利伯维尔场的洗礼,黄金价格幅度波动很大,1980年1月21日创历史新高,每盎司850美元,至1999年6月21日每盎司252.90美元的低位。近20年波幅动荡差距近六百美元,尤其1996到1999年跌幅最大,投资者将焦点转向其他强势货币。